产品认证:
生产厂家: 0
联系方式:
在工业生产领域中,泵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,输送着各种流体介质,维系着整个生产流程的运转。下面,我们从泵的布置方式、间距要求,到基础设置等关键环节,一起梳理一下泵布置的有关要求。
一、泵的布置方式和要求
1、露天布置
泵可布置在管廊下或管廊与塔、容器之间,平行于管廊排列。在管廊下布置泵时,泵-原动机的长轴与管廊成直角,若长轴过长妨碍通道,可转 90° 与管廊平行,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设备附近,优点是通风良好,操作和检修方便。
国内一般要求
一般布置在管廊下,6m一跨内可布置大型泵1台、中型泵2台、小型泵3台,单排布置,泵端第一个管口或出口中心线对齐,距管廊柱中心线间距在0.6-2.0m之间。
国外的要求
管廊上方无空冷器时,泵布置在管廊内侧,泵出口中心线对齐,距管廊柱中心线 0.6m;管廊上方有空冷器且操作温度340℃以下,泵布置在管廊外侧,泵出口中心线对齐,伸出管廊距柱中心线0.6m,驱动机在管廊内侧;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 340℃时,泵布置在管廊外侧,泵出口中心线对齐,距管廊柱中心线 3m,驱动机也在管廊外侧。
2、半露天布置
适用于多雨地区,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,上方管道上部设顶棚,或将泵布置在框架的下层地面上,以框架平台作为顶棚,可根据设备布置要求,布置成单排、双排或多排。
3、室内布置
在寒冷或多风沙地区或若工艺过程要求设备布置在室内的,泵应布置在室内。热油泵(操作温度等于或高于自燃点的可燃液体泵)与冷油泵(操作温度低于自燃点的甲B、乙A类可燃液体泵)或液态烃泵应分别布置在各自房间内,各泵房中间用防火墙隔开,门窗距离不应小于4.5m。若泵数量少,热油泵可与冷油泵同房布置,但间距不小于4.5m。
甲、乙A类液体泵房地面不应有地坑或地沟,宜在侧墙下部采取通风措施。
4、单排布置的泵
泵端第一个管口或出口中心线取齐,离心泵并列布置时这样布置管道整齐,泵前有方便统一的操作面。
泵端基础面取齐,便于设置排污管或排污沟以及基础施工方便。
动力端基础面取齐,如泵用电机带动时,引向电机的电缆接线容易且经济;泵的开关和电流盘在一条线上取齐,排列整齐且电机端容易操作,但泵大小差别大时可能造成吸入管过长。
5、双排布置的泵
宜将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,中间留出检修通道。
6、多排布置的泵
宜两排泵的动力端相对,两排中的一排与另两排中的一排出口端相对,中间留出检修和操作通道。
7、蒸汽往复泵的动力侧和泵侧应留有抽出活塞和拉杆的位置。
8、立式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框架下方时,上方应留出泵体安装和检修所需的空间。
二、泵的间距
按SH3011规定,两台泵之间的净距,不宜小于0.7m(HG 20546规定,最小净距为 0.8m,需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),但安装在联合基础上的泵除外。
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侧时,泵的检修空间净空不宜小于3m,泵端前面的操作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m,对于多级泵泵端前面的检修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.8m,一般泵端前面的检修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.25m,以便小型叉车通过。
泵布置在室内时,一般不考虑机动检修车辆的通行要求,泵端或泵侧与墙之间的净距不宜小于1.0m,两排泵净距不应小于2m。
泵进、出口阀门手轮到邻近泵的最突出部分或柱子的净距最少为0.75m,电机之间的距离为1.5 - 2m。
三、泵的基础
泵的基础尺寸一般由泵制造厂给出泵的底座尺寸的大小确定,可按地脚螺栓中心线到基础边200-250mm估计,设计泵的基础时应按预留孔方案考虑,现场施工需待泵到货后核实尺寸后方可施工。
泵的基础面宜比地面高出200mm,大型泵可高出100mm,小型泵如比例泵、柱塞泵、小齿轮泵等可高出地面300-500mm,使泵轴中心线高出地面600mm,并可2-3台成组安装在同一个基础上。